在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文 | 莫非的定律
编辑 | 莫非的定律
为什么刘邦和李渊能够在短短数年内完成统一,而同样雄才伟略的曹操却耗时三十余年仍未能如愿?是个人能力的差异,还是时势造就了英雄?
刘邦原本只是个不起眼的亭长,可就在那个动乱的秦朝末年,他愣是混出了名堂。
要说军事方面,他可不是啥天才,楚汉争霸时老是被项羽按在地上摩擦,特别是彭城那一仗,丢盔弃甲的,让人看了都疼。
刘邦厉害就厉害在他对政治的敏感度和高超的处事技巧。
那时候他押着犯人去骊山,结果直接放了大伙儿,还带着他们一起起义,这事儿看得出他胆子大,而且对时机抓得准。
陈胜吴广起义在秦朝末年闹得沸沸扬扬,把秦朝的主力军都拖住了,这就给刘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。
他趁机而起,跟项羽和其他诸侯一起玩儿大了,结果只花了四年就给秦朝拉下了马。
在这三年的时间里,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争霸战打得如火如荼。
尽管刘邦在军事上常常碰壁,但他靠着超凡的政治手腕,吸引了不少能人异士,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。
他会用人,比如让韩信带兵,萧何管后勤,张良出主意,有了这帮能干的助手,他那些不足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弥补,最后成功击败了项羽,创立了大汉王朝。
李渊出身名门,背景深厚,人脉广,跟刘邦那出身草莽的可不一样。到了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李渊就趁着这个机会,在太原拉起了队伍。
李渊靠着自个儿在政坛上的分量和家里的后台,三个月就打进了关中,然后快马加鞭地当上了皇帝,创立了唐朝。
这比刘邦花了七年才统一天下要快得多,李渊简直是一年就坐上了龙椅。
李渊之所以能成功,不光靠他自己的本事和抓住好时机,还得益于儿子李世民和名将李靖的鼎力相助。
李世民在统一战中的军事才能特别关键,他带兵四处征战,为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。
李靖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高手,对唐朝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和儿子,一个掌管文事,一个擅长武艺,俩人默契配合,终于把国家给统一了。
曹操要统一北方,可真是不容易,从开始起兵到最终搞定北方,他花了整整十八年。这统一之路为啥那么长,那么难呢?
简单来说,曹操虽然在当时挺厉害,但跟刘邦、李世民比还是差点意思。他要想真正统一天下,光靠优秀还不行,得方方面面都远超常人。
刘邦和李世民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历史名人,曹操在这两方面稍微比他们差点,虽然他懂兵法,但也不是每仗都赢,也有不少败仗的记录。
曹操那会儿疑心重、容易猜忌,这让他政治上挺受限制的。
他那些杀人如麻、不怜悯百姓的做法,虽然能快速吓唬住对手,但终究还是破坏了他的人设,也让百姓对他印象不好。
我们的儒家老先生们讲究的是“仁爱之心”,曹操的做法跟这可差远了。
曹操在挑选人才上有个短板,就是太偏信自家的曹氏和夏侯氏亲戚,对其他将领不太放心,这样就阻碍了其他人才施展才华。
举个例子,张辽和张郃虽然都是顶呱呱的将军,但在曹操手下却一直没得到啥重用,反观刘邦对韩信那可是百分百信任,全力支持,这才成就了韩信这等一代名将。
曹操因为太爱猜疑,结果好多能人被他错过了。他干掉那些有才的名士,不光把自己名声搞坏了,还把不少可能帮他的朋友也给推远了。
话说东汉末年的局面可要比秦末和隋末乱得多。那时候,全国的老百姓都盼着能摆脱暴政,这正好给刘邦和李渊提供了上台的机会。
所以在东汉末年,尽管黄巾起义曾一度兴起,但很快就被压下去了,并没有真正撼动东汉的统治根基。
因此,曹操要对付的并不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反抗军,而是各自为战、分散的势力集团。要一个个对付这些对手,这自然让统一变得更难、更花时间。
就拿曹操来说,光是把袁绍的势力给灭了,就用了整整七年呢。
所以说,曹操没能统一天下,光怪罪他一个人也不太公平,那时候的社会环境也得考虑在内。
就像那句老话说的,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。刘邦和李渊都赶上了好时候,一举一动都抓住了机会,顺着形势发展,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帝国。
不过,曹操那会儿可就棘手多了,他碰到的困难也比人家多得多。
曹操是个传奇人物,他不仅擅长打仗和政治,还是个文学高手。尽管他没把整个国家都统一,但他给后来的三国时期打下了基础。
他的成就和影响真的很了不起。你看,历史就像一辆不停转动的巨轮,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特别厉害的人物。
刘邦、李渊、曹操这些人,都是各自时代的牛人,他们的经历特别值得我们后人学学。
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个人的短板和时代背景不一样,所以他们的人生轨迹才各不相同。
历史是没有假设的,我们只能从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里学到东西,这样更能懂历史,也更能应对我们自己的未来。
上一篇:没有了
